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公司资讯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中国芯片产业迎来新机遇:国内厂商突破重重限

发布日期:2023-08-24 15:28浏览次数:
    8月23日消息:芯片规则的修改引发了全球芯片产业的巨大变革。曾经高度全球化的芯片产业正迎来本土化的新趋势。张忠谋表示,芯片全球化已经过去,而本土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甚至进一步修改芯片规则,对出货进行限制,对英伟达、台积电等企业的高性能芯片施加了限制。这一举动迫使华为等国内厂商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加快了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布局。
 中国芯片产业迎来新机遇:国内厂商突破重重限制
    华为作为代表,不仅全面进军芯片半导体领域,还通过投资和合作实现产业链突破。华为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实现了国产化的14纳米以上EDA工具,中心14纳米工艺的良品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逐渐有更多厂商采用自研芯片。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进口芯片减少超过545亿颗,同比减少了16.8%,预示着进口芯片将会减少超过千亿。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光刻机制造商ASML也加速向国内厂商出货,但受制于产能,仍无法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中芯国际等厂商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国产光刻机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芯国际已宣布八寸晶圆扩产基本完成,今年年底产能预计超过70万片,每月将有超过1亿颗芯片的产能。梁梦松表示,中心国际已完成28纳米到七纳米的技术跨越,展开了七纳米研发,并且探索了N加1和N加2工艺,为高性能和低功耗提供多样选择。
 
    尽管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完整性备受争议,但中国国内厂商的突破已引起国际厂商的担忧。中兴国际等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成功突破显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潜力。与此同时,上海微电子等企业取得了28纳米精度光刻机技术验证,国产光刻胶也取得重要突破。
 
    综上所述,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芯片规则变革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投资等途径,逐渐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实现了在关键领域的突破。这不仅加速了芯片本土化的趋势,也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由沐鸣平台(www.wzy2008.com)报道,转载请著名出处!
13717680168